陶瓷纖維高溫爐憑借其優異的隔熱性能和快速升溫能力,廣泛應用于材料燒結、熱處理等領域。然而,其核心部件(如陶瓷纖維爐膛、加熱元件)易受機械損傷、化學侵蝕及熱應力影響。通過科學養護可顯著延長設備壽命并提升性能穩定性,以下從日常維護、操作規范、存儲管理三方面提供系統性指南。
一、日常維護:細節決定壽命
爐膛清潔
殘留物清理:每次使用后待爐膛降溫至常溫,用軟毛刷或吸塵器清除顆粒物、粉塵,避免硬物刮擦陶瓷纖維內壁。若沾染油污或腐蝕性物質(如熔融鹽類),用酒精棉簽擦拭,禁用強酸、強堿清潔劑。
密封性檢查:每月檢查爐門硅膠密封圈是否老化、變形,若出現硬化或裂紋需及時更換。輕推輕拉爐門,避免密封圈錯位導致熱量散失。
外殼保養
定期用干布擦拭爐體外殼,防止灰塵堆積影響散熱。檢查通風口是否堵塞,確保散熱系統暢通。
加熱元件維護
外觀檢查:每季度檢查硅碳棒或鉬絲加熱元件是否氧化、斷裂。若電阻值變化超過20%,需更換新品。
表面清理:用砂紙輕微打磨元件表面沉積的揮發物(如金屬氧化物),避免局部過熱。
溫控系統校準
每月進行空載升溫測試,將熱電偶置于爐膛中心及四角,檢查各點溫差。若溫差超過±5℃,需校準溫控系統或調整加熱元件布局。
電氣連接檢查
定期檢查電源線、控制器、加熱線圈等部件的連接是否松動或破損,確保電氣安全。
二、操作規范:規避風險,延長壽命
升溫速率控制
新爐或停用后重啟:需分段階梯升溫(如0-200℃、200-400℃各保溫30分鐘),避免陶瓷纖維因驟熱膨脹不均而開裂。
常規使用:嚴格按照設備標定的升溫速率(通常≤10℃/min)執行,高溫狀態下(>300℃)不可直接開爐門散熱,應自然降溫至200℃以下再開啟。
樣品放置要求
樣品需遠離加熱元件,與爐壁保持至少2cm距離,防止局部過熱損壞纖維。單次裝載量不超過爐膛容積的1/3,避免堆積過密影響氣流循環。
重型樣品(如金屬塊)需放置在耐火坩堝中,避免直接接觸爐底造成纖維凹陷。
氣氛環境管理
在惰性氣體或真空環境下使用時,需提前檢查氣路密封性,充氣速率不宜過快(建議≤0.5L/min),防止氣流沖擊纖維板。
氧化性氣氛(如空氣)下,溫度超過800℃時可能加速纖維氧化,建議縮短高溫持續時間。
停機保護
停用前清潔爐膛,放入干燥劑,關閉爐門并貼封條。存儲環境需干燥(濕度<60%)、避光,每三個月通電除濕一次(升溫至100℃保溫1小時)。
三、存儲管理:長期停用的科學保養
停用前處理
清潔爐膛并檢查密封件、電器元件狀態,記錄維護數據以便后續跟蹤。
存儲環境要求
存放于干燥、通風的地方,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。長期停用時,建議每年檢查一次密封件與電器元件狀態。
定期通電檢查
每三個月通電一次(升溫至100℃保溫1小時),去除爐內濕氣,防止絕緣性能退化。
四、故障預防與應急處理
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案
爐溫不達標:檢查溫控器設置與熱電偶接觸是否良好,排查加熱元件是否斷路。臨時應急可啟用備用加熱區,但需盡快停機檢修。
爐門卡滯:勿強行撬動,可均勻加熱密封圈邊緣使其軟化后再嘗試關閉,必要時拆卸調整鉸鏈螺絲。
纖維冒煙:立即降溫斷電,檢查是否有樣品殘留或纖維受潮,清除異物后充分烘干再使用。
應急處理原則
陶瓷纖維高溫爐遇到異常情況(如溫度跳變、異味)時,立即停機并聯系專業人員檢修,避免二次損傷。